English

海明威中国行

1999-08-0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智效民/文 我有话说

为了研究《苏日中立条约》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,我翻阅了1941年上半年的《大公报》影印本,无意中发现有关海明威访华的一系列报道。由于年深日久和影印技术等原因,许多地方已经漫漶不清,读起来比较吃力,但基本事实还比较清楚。

海明威是1941年3月下旬从香港进入内地的。当时,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。3月26日,记者从广东曲江发出专电云,海明威抵达韶关后拜访了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上将。谈话中,“海对华南战局反复详询,余氏等一一作答,余并持出军用图,指陈我敌态势,供给资料甚丰,海极满意”。3月29日,报纸又刊登消息说,海明威于28日一早由战区司令部和政治部派员陪同,去前线参观访问,时间大约要一星期左右。

海明威参观访问粤北一带以后,于4月4日抵达桂林。据秦孝仪主编的《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——对日抗战时期》第五编(一)的一则资料反映,在此之前,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曾致电李济深曰:“美国笃实派著名作家海明威来华,业已抵韶,将次第至桂筑渝及第五六两战区前线考察,据报渠曾表明此来目的,在求明了战时中国之实况,尤其注意了解:(一)中国抗战能否支持到底。(二)假使美国供给飞机,中国驾驶人员是否敷用。(三)国共关系问题。又据报关于第三点,渠抵港后曾言:就地图上研究,似觉中共部队之行动,为企图在中央军与日军之间,打通一条走廊……。海氏素有左锋作家之称,将来其游华著述中,如发表此种见解,……殊足引起国际舆论之评判。此于我国抗战前途,不无裨益,希于抵达时,在谈话时方面,特别注意为荷。”从这份电报中不难看出,国民党当局为何对海氏访华那么重视。三天以后,《大公报》刊出一则电讯:“美国名作家海明威夫妇六日下午五时由桂飞渝。按海氏当西班牙战争时在西勾留颇久,所有作品极受美人重视云。”

为了欢迎海明威的到来,该报还刊登一篇文章,题目是“介绍海明威先生”。该文作者林疑今是林语堂的侄子,一年前刚从美国留学归来,就在上海翻译出版了海明威的长篇小说《战地春梦》。文章从分析美国文化崛起的原因入手,在介绍海氏作品及其艺术风格的基础上,将海明威誉为驰骋文坛十余年的新兴作家。文章还说,自从海禁开放,西学东渐以来,中国颇受美国文化的影响,“不幸吾国所学习到的只是皮毛,结果是通商大埠,养成一种买办阶级的轻浮风气。”与此同时,美国人对我国也多有误解,以为这里的人都是些恶棍、绑匪和人口贩子,这里的文化正处在一个衰落倒退的历史阶段。及至赛珍珠的《大地》问世后,美国人才看到中国农民生活的真相。文章最后说,海明威此次来访,是为了收集小说素材,以便对我国有更准确更深刻的了解。如果他能“上前线,则吾国士兵英勇抗战的伟大,当可扬名海外,长垂不朽”。由于文章较长,只好分两天登完。

几天后,《大公报》又报道说,四天来海明威在重庆“已晤及彼所希望谒见之人及参观彼所欲看之处所,甚为愉快”。至于谒见何人,参观何处,则不得而知。该报还说,今天早晨,海明威已经飞往成都,计划在那里逗留两天。到下星期一,重庆文化界将举行的一个简单的茶会招待海氏夫妇。星期二,这对夫妇将“直飞仰光,转道返国”。从后来的报道看,海明威是在行政院秘书夏晋熊陪同下前往成都的。4月16日,《大公报》以“海明威昨飞腊戍转飞新加坡”为题,结束了对海氏中国之行的跟踪报道。腊戍是缅甸北部重镇,说明海氏是从云南出境的。5月1日,该报刊登一则电讯,说海明威于4月29日抵达香港后,“拒绝发表此行的印象;惟对中国军队深致钦慕,据称:华军训练精湛,士气雄壮,感予最深云。”

事情本来到此为止了,没想到十几天后,《大公报》又刊出一条来自香港的电讯。与前面那些枯燥的报道相比,这条消息以其传奇色彩,成为海明威中国之行的点睛之笔。该电讯稿不长,不妨照录如下:

士蔑西报今日晚报刊载美名作家海明威近在广东前线时冒险事迹。据称:海明威在韶关时,某夜曾随部队□(字迹不清,下同)入广州。华军于是夜将日本军事建筑若干加以破坏,彼等一行分乘沙□三艘,乘夜向下游进驶,在广州近郊登陆。完成破坏工作,在拂晓前安然引去。据传此次之冒险,给予海明威以深刻之印象,□明各方所传沦陷城市内之日军夜间常撤至安全地点,□避免中国游击队之进攻一节,确……(以下文字漏印)

这次历险显然是在拜会余汉谋之后,去前线参观访问的一个主要内容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时候日本外相松冈则正在苏联访问,并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可耻的《中立条约》和《共同声明》。在这两个文件中,苏联不仅默认日本对华侵略行动,还承认伪满洲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。更为可耻的是,一向深居简出、行动诡秘的斯大林还破例前往车站与其拥抱,为其送行。我不知道海明威是否将他所收集的资料及其经历诉诸文字,但是他所代表的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那份情谊和援助,却让我十分感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